近期,特朗普政府计划将数家中国芯片制造商列入出口黑名单的消息,令澳元承受重压。尽管澳大利亚 4 月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就业稳健增长,为经济复苏注入一剂强心针,但澳元仍未能摆脱下行阴霾,在外汇市场中艰难挣扎。
周五,澳元兑美元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收跌。特朗普政府此举引发市场担忧,由于澳大利亚与中国在贸易层面联系紧密,中国芯片行业一旦因美国制裁而受挫,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,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及相关产业链造成冲击,进而打压澳元走势。《金融时报》曾报道,周四晚间,特朗普政府官员对现阶段针对关键中国企业实施出口管制表达顾虑,担心此举或破坏上周末日内瓦会谈后中美刚达成的贸易协议。然而,这并未阻止市场对美国后续行动的忧虑情绪蔓延,澳元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。
澳大利亚 4 月就业数据表现堪称亮眼,就业人数激增 8.9 万,远超 3 月的 3.64 万增幅,也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 2 万,失业率维持在 4.1% 稳定水平。澳大利亚统计局(ABS)数据还显示,2025 年第一季度经季节性调整的工资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3.4%,高于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3.2%,且超出市场预期的 3.2%,按季度计算攀升 0.9%,高于预计的 0.8%。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本应支撑澳元上扬,但无奈全球贸易与科技领域的复杂局势,抵消了这一积极因素。
尽管近期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出现缓和迹象,澳元仍未能从中获益。伊朗最高领袖高级顾问阿里・沙姆哈尼周三透露,伊朗准备与美国总统唐纳德・特朗普签署核协议;同时,美国与中国达成初步协议,美国将对华商品关税从 145% 降至 30%,中国也将对美国进口商品关税从 125% 降至 10%。然而,这些利好消息并未有效提振对风险敏感的澳元,足见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芯片制造商的潜在制裁行动,给市场带来的恐慌情绪之深。
再看美元方面,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喜忧参半,使得美元在窄幅区间内震荡交易。美国 4 月生产者价格指数(PPI)同比上涨 2.4%,低于 3 月的 2.7%,也低于市场预期的 2.5%;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PPI 同比攀升 3.1%,低于此前的 4%,按月计算,总体 PPI 下降 0.5%,核心 PPI 下降 0.4%。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,截至 5 月 10 日当周,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为 22.9 万人,与前一周修正数据持平,符合预期;截至 5 月 3 日当周,续请失业金人数增加 9000 人,达到 188.1 万人。美国 4 月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 2.3%,略低于 3 月的 2.4% 和市场预期的 2.4%,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同比攀升 2.8%,与前值和预期相符,按月计算,4 月总体 CPI 和核心 CPI 均上涨 0.2%。数据虽反映经济韧性,但增长放缓趋势也有所显现,限制了美元的波动空间,不过相较于澳元,美元在当前复杂形势下,仍展现出相对稳定性。
从技术层面分析,周五澳元兑美元徘徊在 0.6410 附近。日线图呈现看跌倾向,汇率位于九天指数移动平均线下方,不过 14 日相对强弱指数(RSI)仍高于 50 水平,暗示市场虽有下行压力,但多头力量尚未完全消散。当前,澳元兑美元直接支撑位在关键心理关口 0.6400,其次是约 0.6355 的 50 天指数移动平均线,若有效跌破这些支撑,短期至中期走势恐进一步恶化,或为跌至 2020 年 3 月以来低点 0.5914 打开大门。上行方向上,阻力位在接近 0.6417 的九天指数移动平均线,若能突破该阻力,澳元兑美元有望重新测试 2024 年 12 月 2 日创下的 0.6515 六个月高点,持续突破则可能指向 2024 年 11 月的 0.6687 七个月高点。
展望未来,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芯片制造商制裁计划的推进,澳元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。若制裁落地,中澳贸易关系可能面临新挑战,澳元将持续承压;反之,若贸易局势进一步缓和,澳元有望在强劲经济数据支撑下迎来反弹契机。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全球贸易政策动态、经济数据发布以及地缘政治局势,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,应对澳元汇率的起伏波动。